当归,(学名:Angelica sinensis,)其根可入药,是常用中药之一。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带紫色,有明显的纵直槽纹,无毛。叶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叶鞘膨大;叶片卵形,小叶3对,近顶端的一对无柄,呈1~2回分裂,裂片边缘有缺刻。复伞形花序,顶生,伞梗10~14,长短不等,基部有2个线形总苞片或缺;小总苞片2~4,线形;每一小伞形花序有花12~36朵,小伞梗密被细柔毛;萼齿5,细卵形;花瓣5,白色,长卵形,先端狭尖略向内折;雄蕊5枚,花丝内弯;子房下位,花柱基部圆锥形。双悬果椭圆形,分果有果棱5条,背棱线形隆起,侧棱发展成宽而薄的翅,翅边缘淡紫色,背部扁平。花期7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及分布
当归,为低温长日照作物,喜高寒凉爽气候,喜生于海拔1800~2500米高寒阴湿地方。在低海拔地区栽培抽苔率高,不易越夏。幼苗期喜阴,透光度为10{bf},忌烈日直晒;成株能耐强光。
原产亚洲西部,欧洲及北美各国多有栽培。我国主产甘肃东南部,以岷县产量多,质量好,其次为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省,均为栽培。
药材性状略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厘米。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直径1.5~4厘米,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厘米,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当归鉴别方法
近年来,在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其药用领域不断扩大,一些用当归配置的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也纷纷投入市场,备受青睐。也正因为如此,其价格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市面价从28元/公斤到65元/公斤不等。
相比之下,独活的价格要低一些,大约为12元/公斤左右。一些黑心商家就瞄准了人们对独活尚不了解的心理以及独活和当归存在相似之处的便利钻空子,从中获利。
据一位多年从事当归养殖工作的专业人士介绍,鉴别当归时,可以从其横切面入手: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窄,有少数油室;韧皮部宽广,多裂隙,油室及油管为类圆形,外侧较大,向内逐渐变小,周围有分泌细胞6-9个;形成层成环形;导管单个散开或2-3条聚合,成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品种分类1、东当归
来源于伞形科东当归,又叫大和归、日本当归、延边当归。在东北某些地区作当归药用,吉林朝鲜族当地认为其功效与当归相似。东当归在日本和朝鲜均作当归药用。其根较当归为短,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全体有细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状疤痕。主根短具细环纹,直径为1.5-3厘米,顶端有叶柄及茎基痕,中央多凹陷,支根较多为10余条或更多。质地坚脆,断面皮部类白色,木部黄白色或黄棕色。气芳香,味甜而后稍苦。
2、欧当归
为伞形科植物欧当归的根。为1957年从保加利亚引种,本品在性状上和药理作用上与当归不同,具有当归没有的不良反应,不能混充当归药用。欧当归根为圆锥形,根的头部膨大,有两个以上的根头,具横环纹。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可见侧根断去后的疤痕。质干枯无油而略韧,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有裂隙,木部为黄白色有放射状的纹理。气香而浊,味初微甘而后辛辣麻舌。
3、云南野当归
伞形科云南野当归的根。在云南又称作土当归。其作用类似当归,在云南某些地区作当归药用。其根呈圆锥形,分枝较少,表面棕色、红棕色或黑棕色。顶端具茎痕或茎残基,根头部具横环纹。表面具纵皱纹及皮孔状疤痕。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有类似当归的香气,味微甘而后苦。
4、兴安白芷
伞形科兴安白芷的根。又叫做东北大活。在湖南和四川曾作当归引种和误用。其主根较短,支根数条,表面棕黄色或褐黄色,质地干,味辛辣而麻舌。
5、紫花前胡
伞形科紫花前胡的根,又叫鸭脚七和野当归。紫花前胡实际是正品药用前胡。其主根呈不规则圆锥形,长3-6厘米,直径1.8-2厘米。表面棕褐色,有纵皱纹,顶端有叶基痕,下部生支根数条,支根长6-9厘米、直径0.5-0.8厘米。表面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状的疤痕。质较硬易折断,折断面皮部棕褐色,木部黄棕色,也有的断面色较浅。具芳香气但与当归香气不同,味略辛辣。
6、独活
伞形科重齿毛当归的根,也就是正品药用独活的根。其根略呈圆柱形,下部分枝2-3条或更多。根头部膨大,圆锥状,多横皱纹。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和横向隆起的皮孔及细根痕。质较硬但受潮则变软,断面皮部灰白色有散在的棕色点状油室,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有特异香气,味苦辛而微麻舌。
7、大独活
伞形科大独活的根。在吉林的一些地区又叫土当归、野当归、鲜当归。曾代当归药用。
大独活根头部短粗,表面有环纹,顶部有叶基痕,下面有支根数个。表面可见纵皱纹、横向皮孔样疤痕,有的可见渗出的棕褐色粘稠的树脂样物质。质脆易断,断面皮部灰白色,木部黄白色。气芳香,味微甜而后辛苦。
由于从古到今叫当归或土当归的植物品种较复杂,除了有上述的混乱品种外,在伞形科中叫土当归的还有二十多种,在五加科中叫土当归的有四、五种。另外属于菊科、蓼科、毛茛科等多种植物的根在某些地区也叫土当归。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主要应从掌握正品当归的色、气、味入手。
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
1.种子繁殖
在种子发芽良好(发芽率达70{bf}以上)的情况下,每亩播量以7.5公斤左右为宜,播种前浸种24小时(水温30度)。分条播和撒播两种。撒播即在整平的畦面上,将种子均匀地撒入畦面,加盖细肥土约0.5公分,以盖住种子为度。条播即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公分开横沟,沟深3-5公分,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盖细肥土,以不见种子为度。
2.直播繁殖
当前在当归生产上,根据播种时间的不同直播栽培又可分为春直播、秋直播和冬直播三种。
(一)秋直播:秋直播最常用,比其它季节直播具有更长的生长期而又保持了直播栽培的优点,即不早抽苔,栽培技术简单、成本低等。在气温低的高海拔地区,宜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在气温稍高的低海拔地区宜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种。
直播分条播和穴播,以穴播为好,按穴距27公分,品字形挖穴,深3-5公分,穴底整平,每穴播入种子10粒,摆成放射状。稍加压紧后,覆盖细肥土,厚1-2公分,最后搂平畦面,上盖落叶,以利保湿。条播即在整好的畦面上横向开沟,沟深5公分,沟距30公分。种子疏散均匀地撒在沟内。苗高10公分时即可定苗,穴播的每穴留1-2株,株间距5公分左右;条播的按20公分株距定苗。
(二)春直播:春直播是在当年早春播种,冬前收获的一种栽培方式。由于它是当年种,当年收,不经过冬季,无法满足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所以不会早期抽苔,由于春直播生长期太短,产量较低,但在较好的栽培条件下,也可获得较高产量。
(三)冬直播:冬直播就是在冬前将种子播下,使种子在土中越冬,次年秋末收获,由于越冬期间,种子尚处于未萌动的状态,不能接受冬季低温进行了春化阶段的质变,故也能防止早期抽苔。由于冬直播是在冬季播种。春季出苗早,生长期较长,在保苗较好的情况下,产量要高于春直播。春直播与冬直播的栽培技术,除播种期不同外,其余都与秋直播大体相同。
3.移栽繁殖
当归生产上一般为春栽,时间以清明前后为宜。过早,幼苗出土后易遭晚霜危害;过迟,种苗已萌动,容易伤芽,降低成活率。栽植方式分穴栽和沟栽。
穴栽:在整平耙细的栽植地上,按行株距33公分×27公分×27公分三角形错开挖穴,穴深15公分。然后每穴按品字形排列栽入大、中、小苗各一株,边覆土边压紧,覆土至半穴时,将种苗轻轻向上一提,使根系舒展,然后盖土至满穴,施入适量的火土灰或土杂肥,覆盖细土没过种苗根颈2-3公分即可。
沟栽:在整好的畦面上,横向开沟,沟距40公分,沟深15公分,按3-5公分的株距大中小相间摆于沟内,根茎低于畦面2公分,盖土2-3公分。
植物文化一、名字的由来
1、古人娶妻为生儿育女,当归调血是治疗女性疾病的良药,有想念丈夫之意,因此有当归之名,恰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的意思相同。
2、当归治疗妊娠妇女产后恶血上冲,其疗效显著;若发生气血逆乱,服用之后即可降逆定乱,使气血各有所归,因而当归之名也由此而来。
3、出自地名:当归的主产地原在甘肃岷县。唐朝时,岷县附近叫“当州”,因唐以前这一带为“烧当羌”族居住之地。当地的特产有一种香草叫“蕲(qi)”,就是当归,古代“蕲”与“归”发音押韵相同,所以叫当归。
二、文化故事
中药当归的得名有三种传说。《药学词典》说:“当归因能调气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当归。”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古人娶妻要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正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之旨相同。因为当归为妇科要药,引申“思夫归来”而得名。
《三国志》中有两处记载和中药当归有关的故事。第一则是《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中说,曹操听闻太史慈为东吴服务,知道他很有才华,要他弃吴北归来魏,便给太史慈一封信,里面放入一些当归。第二则是《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中载:建兴六年,魏国天水郡太守马遵对姜维极不友善,怀疑他有异心,姜维便毅然投靠诸葛亮。魏国的谋臣知道姜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想方设法争取他“回归”。他们知道姜维是个孝子,便将他母亲接到洛阳,诱逼她写信给姜维,并在信封里附上当归,其意要姜维回归魏国。
姜维接信后,明白其意。但他公私分明,反复思量,认为蜀国是汉室正统,而且诸葛亮对自己十分信任和器重,认为统一中原之时,便是母子团圆之日,到那时辞官归故里侍奉老母,就可以忠孝两全,岂不更好。于是他给母亲回信,附上一些药材述说志向:“良田百顷,不在一亩(母);但有远志,不在当归。”知子莫若母,姜母接到儿子的信,非常理解地说:“儿有远志,母无它求。”
魏国后来又多次逼姜母写信劝姜维弃蜀投魏,都被姜母拒绝。姜维死后,蜀人对他十分景仰,并在他屯军多年的剑阁建立一座姜维庙,又叫姜公祠,祠内有联云:
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热心,披开大胆;
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