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花语网--每一种花都具有某种含义,蕴藏着无声的语言!
当前位置:花语网 > 植物 >

颜色鲜艳的植物都有毒吗:“鲜艳”和“有毒”,对植物来说两者没有因果关系。

来源:花语网日期:2019-10-19 12:12编辑:admin人气:     手机版

看过动物世界的朋友都知道,在大自然环境下的动物,如果颜色越鲜艳就代表着它很可能会带有毒性,而且颜色越深越明显毒性越强,越不好惹。那么,对于植物来讲这种定律又是否适用呢?

颜色鲜艳的植物都有毒吗:“鲜艳”和“有毒”,对植物来说两者没有因果关系。

颜色鲜艳的植物都有毒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植物的色彩从何而来。植物之所以能够具有多彩的颜色,是由于其细胞能够产生多种有色物质,我们一般统称为色素。自然界中绝大部分植物都带有绿色,因此植物细胞中最为丰富的色素也是叶绿素。叶绿素是一类含镁卟啉化合物,在植物细胞中起到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在光合作用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对绿光吸收较少,因此使得富含叶绿素的叶片呈现绿色。

除了叶绿素之外,植物组织尤其是叶片内,还存在丰富的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类胡萝卜素是一类长碳链化合物,可分为胡萝卜素类和叶黄素类两大类。它们大多呈现橙色或黄色,因此而得名。秋天植物叶片呈现黄色,就是因为低温下叶绿素合成障碍,从而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类色素的黄色。类胡萝卜素的衍生物还可以具有更为鲜亮的颜色。例如番茄、辣椒等的红色,就是类胡萝卜素的衍生物——番茄红素所致。

颜色鲜艳的植物都有毒吗:“鲜艳”和“有毒”,对植物来说两者没有因果关系。

而在植物组织中,呈色类型最为丰富的,莫过于花色苷。花色苷是有由花青素与若干糖分子结合而成的,也是花青素存在的主要形式。花青素来源于黄酮类衍生物,它特别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它对于所处环境的pH值非常敏感。当pH值改变时,花色苷分子吸收和释放的光的波长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同一种花色苷能在不同pH值下显示不同的颜色。加上花色苷分子多种多样,因此,整个花色苷家族的颜色几乎能够覆盖整个可见光波段,构成了五彩斑斓的植物世界中最主要的呈色色素。

此外,还有一类在苋科、仙人掌科植物常见的色素,称作甜菜红素。顾名思义,它是红甜菜头中的主要呈色物质。甜菜红素是一类吡啶衍生物,通常也连接有糖分子。甜菜红素多为红色,我们常吃的红心火龙果的颜色,就是它赋予的。

上面讲述的植物主要呈色物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以及甜菜红素,目前研究显示它们几乎对人体没有危害,甚至有一些研究显示,这些色素类物质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典型的例子如β胡萝卜素,就是人体维生素A最主要的来源。

颜色鲜艳的植物都有毒吗:“鲜艳”和“有毒”,对植物来说两者没有因果关系。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植物呈现多彩的颜色其目的与动物恰恰相反,前者更多是为了吸引动物们接近植物,以便于植物的授粉和种子传播等。而尤其对于种子传播来说,很多情况下需要动物吞食后才可能发生,因此也很少会携带有针对动物的毒性(当然,有事是对某些动物无害而对另一些动物有害)。这足以说明,具有艳丽色彩的植物并不意味着有毒。

反观植物产生的具有毒害性的化学物质,则大多是无色物质。这些物质多为甾醇配糖体、生物碱、毒蛋白等物质。对于甾醇配糖体来说,最为常见的是强心苷类物质,例如夹竹桃以及血封喉中含有的强心苷,可以作用于动物体的神经受体,影响神经和肌肉运动而产生毒性。生物碱类物质则是一类结构复杂的植物代谢产物,其毒性机制非常多样。例如乌头中含有的乌头碱也可作用于神经系统,引发神经系统异常而导致中毒,而菊科千里光类植物中含有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则具有强烈的肝脏毒性。毒蛋白的结构和种类也十分多样,例如蓖麻中的蓖麻毒素、未煮熟的扁豆中的扁豆毒素等。这些物质大多存在于植物的营养器官内,并不具有鲜艳的颜色。其产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抵御病菌和动物的侵袭。

颜色鲜艳的植物都有毒吗:“鲜艳”和“有毒”,对植物来说两者没有因果关系。

最后得出结论,“鲜艳”和“有毒”,对于植物来说是两者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艳丽的植物不一定有毒,而有毒的植物,反而更多的是色彩暗淡低调的。即使是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也不一定遵守“艳丽即有毒”这定律——各种果蔬就是例证。因此在野外,除非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否则不能依靠颜色鲜艳与否来判断植物是否有毒。在野外,避免接触和食用不认识的植物是最为稳妥的策略。这一手段对于真菌等同样有效。